5月28日,金年会诚信信誉至上第三届研究生“十佳学术之星”现场评审会于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报告厅举行,金年会2020级硕士研究生昂晨同学通过层层筛选和比拼,以高分荣获“十佳学术之星”称号。
在导师薛岚教授的指导下,昂晨现从事户外运动和青年体育研究,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顶级和一级期刊发表2篇论文。主持省厅课题1项,校课题1项(均结题)。2022年获互联网+国银,此外获各学科竞赛和学术活动国家级金奖1项、省级5项、校级5项。另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。
缘起,怀梦起航
朝碧海,慕苍梧,行神州日月星辰二十载。他出生于浙江金华,17岁注册为运动员,20岁成立公司,21岁赴美学习初探休闲体育科研。他以世界为大学校,以天然与人事为教科书,以风雪雨霜和晨星夜月为奖励金。青少年时期,他使用骑行与徒步方式游历了中国23省和世界10国。
12岁时,昂晨首登四姑娘山大峰(5020m),第一次感受到了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。19岁在挑战雀儿山时又因严重高原反应在离顶峰只剩200m的地方不得不遗憾下撤。他在16岁至19岁间又三次无搭车自行车骑行进藏,沿途开始思考许多关于高原疾病的问题。怀着对问题的好奇,他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,系统学习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(Acute Mountain Sickness,AMS)的知识,他意识到现有研究并没有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和具体风险因素,这为他未来的研究方向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。
2018年,他在美国学习时,Dr. William Becker教授介绍了美国高山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和配套步道设施,之后又环游北美34州,调查了数十个美国国家公园。他虽没有直接找到高原反应的答案,但他意识到,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步道以保障徒步登山者的生命健康安全。
聚焦,行路致远
2020年入学后,在导师薛岚教授的细心指导下,他的视野不再局限于高原反应,想以步道为应对方案,全面系统梳理高海拔徒步登山活动中的各类风险。硕士三年间两次利用暑假召集小伙伴,自费前往西部进行实地考察。他们驻扎在高海拔艰苦环境下发问卷,测生理指标。沿途忍受极端天气,甚至差点被暴涨的冰河冲走。三年间深入西部横断山脉发放数百份问卷,实地行过数千里,撰写十余万字论文,建立首个高海拔徒步登山风险发生模型,为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出具体举措。
幸而功不唐捐,三载玉汝于成。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三年内在《体育科学》《体育学刊》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篇,《体育科学》是浙师大学定级标准里唯一一本体育学权威A类的中文期刊。
展望,继往开来
回首一路走来的风景,他意识到,体育学的魅力在于它是一个非常交叉的学科。他的目标是恒定的,即有朝一日建设属于中国的高海拔徒步登山步道。因此,他将整合多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和技术,用以解决在实现该目标过程中遇见的问题。他将这个计划称为:“1+4+N”。
他的每个研究,是在一个大框架内逐一实现的。谈到自身优势,他坦言:第一,我经验来源于我户外运动特长的切身体悟;第二,我在该学术领域已有一支志同道合的团队;第三,这个选题来源于我自己的兴趣,我有持之以恒完成下去的使命。
徐霞客曾说: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。这是昂晨的学术座右铭,也是他的人生追求。最近他组成团队正在徒步环浙步道2300km开展实地调查。昂晨将继续砥砺前行,潜心钻研。正如他的导师寄语:“积跬步以至千里,积小流以成江海”。
主要科研成果
1.在顶级期刊《体育科学》上发表论文1篇,排名1/5;
2.在一级期刊《体育学刊》上发表论文1篇,排名1/3;
3.主持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一项,排名1/6,已结题;
4.主持金年会诚信信誉至上校研究生专项课题一项,排名1/5,已结题;
5.获第七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;
6.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