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有戒尺,行有所止 ——金年会为全体教职工发放“戒尺”

5月30日上午,在学院例行的全体教职工大会上,学院党委书记姜洪友作了一堂题为《手中有尺,心中有戒》的微党课,每位教师都领到了学院发放给大家的一份特殊礼物——一把“戒尺”。教师们收到戒尺时,都表现出极大的惊讶,并对此举深感兴趣。他们将这把与现代教育相去甚远的戒尺拿在手中,仔细审视,彼此间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。



 


戒尺,这一传统教育工具,曾广泛用于古代私塾教育中。彼时,教师们常借助戒尺对学子进行惩戒,如轻敲其手心或手指,以纠正学生的行为,促使其遵守纪律,达到教育的目的。戒尺在中国教育史上,曾经有着重要的地位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现代教育理念已明确禁止体罚,强调以更为人文和积极的方式进行教育,戒尺已经退出历史舞台。在这一背景下,戒尺的象征意义已超越了其原始的使用功能,转而成为对学生遵守规矩和纪律的一种警示与提醒。而这一传统教具在教职工大会上的呈现,不仅激发了教师们对教育历史的兴趣,也引发了对传统与现代教育方式融合的思考。




姜洪友向教师们阐述了发放戒尺的初心。他强调,“戒尺”这个名字起得很好,“戒”就是警戒,惩戒。“尺”就是尺度,标尺,也可以理解为现代的纪律、规矩和制度。首先这是一把有形的尺子,是一把眼中的尺子;其次这也是一把无形的尺子,是一把心中的尺子。给每位教师发放戒尺是学院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一部分内容,也是学院“抓教风、促学风、强作风、树院风”的重要活动内容。发放戒尺有两个层面的内涵,一是对教师自身的警醒,所谓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首先要受警醒、明底线、知敬畏,明确日常言行的衡量标尺,把遵规守纪印刻在心,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;二是对学生的要求,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,要教育引导学生也必须做到心中有戒,心中有尺,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敢于指出来,及时开展必要的教育和引导,所谓“没有规矩,难成方圆”。




姜洪友对全院教师提出了两点希望:一是希望每位教师要做到手中有“尺”、心中有“戒”,经常性用这把尺子来“量量”自己,必要时自觉“敲打敲打”自己。二是希望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,也能够用这把尺子经常性地来“量量”学生,对做得不到位、做得不够好的学生也需要适时进行警醒和“敲打”。总之,希望这把小小的尺子能够发挥大大的正能量,让全院师生的精神风貌得到一次全新的提升,使学院的学风、教风、院风建设得到全面的改进,以扎实的作风建设保障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
快速链接: 体育运动委员会 | 图书馆